最近,不少小伙伴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二阳”了。相关专家机构也推断,第二波感染高峰将出现在2023年5月至6月之间,第二波疫情中感染者的比例将为25%-50%。
毕竟,卫生部门曾通过对污水厂肠道病毒监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气溶胶携带病毒引起操作人员感染风险的概率较高。
这也就意味着,水处理人员被病毒感染要远高于社会人群的平均值。
其实,干咱们这行的,整天都要面对污水臭气,除了感染新冠的风险比较高,患上尘肺、支气管哮喘、牙酸蚀病、职业性噪声聋等职业病的几率也很高。
◎在预处理段(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砂水分离间、除臭间等)及A2/O处理阶段(A2/O处理池和二沉池)进行巡检时,往往会接触到污水、污泥中产生的氨、硫化氢和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在深度处理段(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紫外消毒间等)巡检时,会接触待处理水中产生的氨、硫化氢、氯化氢(次氯酸钠分解)和紫外灯发出的紫外辐射,在投加絮凝剂和聚凝剂的过程中还会接触到粉尘,如需调节水的pH值还会接触到酸碱。
◎在巡检污泥处理段时(污泥缓冲池—污泥脱水间—污泥储料间—污泥除臭间等),劳动者可接触污泥产生的氨、硫化氢和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另外,在对设备维检修,或对处理池、设备、管道等清淤的过程中,由于空间受限或密闭,作业人员可能会接触到浓度相对较高的氨和硫化氢。
职业病:尘肺
职业禁忌证:活动性肺结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间质性肺病;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健康危害:早期多无症状,当病变进展或并发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时,会出现咳嗽、咳痰、气短和胸痛等症状。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眼部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02
职业禁忌证:职业性牙酸蚀病;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职业性哮喘
健康危害:主要损害呼吸系统、黏膜和皮肤损害。表现为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眼睑红肿、黏膜充血水肿、鼻、咽部有灼烧感及红肿,甚至发生喉痉挛、喉头水肿,严重者则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皮肤暴露部分可发生皮炎,局部潮红、痛痒或出现丘疹及水疱。眼和皮肤直接接触处可发生灼伤。
防护措施:急性吸入中毒应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皮肤灼伤应脱去污染衣服,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灼伤处用5%碳酸氢钠液洗涤。溅入眼内即以大量温水冲洗,然后以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用可的松眼液滴眼。
03
健康危害:长期接触声级超过85dB(A)的噪声即能引起听力损失。这种听力损失与个体的敏感性、噪声声级、频谱特性、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有关。听力损失可发生在接触噪声的头几个月,亦可在整个一生的工作期间逐渐发展。听力损失达到一定程度即为噪声聋,噪声聋是不可逆的,也是无法治愈的。职业性噪声聋属于法定职业病。噪声对听觉外系统的不良影响包括可引起心率、血压、末梢血管阻力和前庭功能的改变等。这些改变多是非特异性的,通常称为应激反应。
防护措施:控制噪声源(采用无声或低噪设备);控制噪声传播(吸声、消声、减振);个体防护(佩戴防护耳塞、耳罩、帽盔等)。
04
职业禁忌证: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间质性肺病
健康危害:主要损害呼吸系统。表现为流泪、流涕、咳嗽、胸闷,重者呼吸困难、咳粉健康危害红色泡沫状痰。液态氨可致呼吸道、皮肤、眼睛灼伤。
防护措施: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维持呼吸功能。卧床静息。眼污染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10min。皮肤污染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min。
05
健康危害:经粘膜吸收快。急性中毒起病快。可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咽干、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意识模糊。重症者可出现脑水肿或肺水肿。高浓度时可发生闪电型死亡。
防护措施: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密切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同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立即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
看到前文的讲述,可能还有朋友不是很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职业禁忌证是相对职业病而言的,不同的职业病所对应的职业禁忌证也不一样。
这里要提一下“禁忌证”这个词。“禁忌症”是错误的写法,早在2009年的《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里已经明确改为“职业禁忌证”了。
简单说,在体检的时候,如果检查发现你有职业禁忌证,就说明你不能继续从事这个作业岗位了,可以根据身体情况调换到其他岗位,或你所在的岗位作业环境发生改变后不再构成职业危害,就可以继续在这个岗位工作。
举个例子,如果检查出来有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你就不能从事噪声岗位了,需要调换到其他岗位;但是如果单位更换了新设备,降低了分贝,并使这个岗位的工作环境不再构成噪声危害,你就可以继续在这个岗位工作。
当发现身体患有与所在岗位相关的职业病症状时,就可以说是患有疑似职业病了。
这时候就要去做体检、诊断与治疗、鉴定等,直到政府机构(有资质的卫生局)鉴定为职业病,病人才能确认为职业病病人,才能依法享有职业病病人待遇。
01
水区运行岗:机械伤害、生化伤害、用电风险、中毒窒息、落水风险、职业危害。
泥区运行岗:机械伤害、生化危害、用电风险、中毒窒息、滑倒坠落、职业危害。
设备维修岗:机械伤害、化学危害、用电风险、紫外线伤害、高处坠落。
化验操作岗:生化危害、用电风险、烫伤、灼伤、职业危害。
02
集水井:高处坠落、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粗格栅: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提升泵房: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配水井:高处坠落、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水解酸化池:高处坠落、机械伤害、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生化池: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污泥脱水间:噪音危害、机械伤害、生物感染、触电、特种设备伤害、职业禁忌因素。
回流泵房: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应急事故池:高处坠落、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机修车间:机械伤害、触电、紫外辐射、物体打击、火灾、爆炸、容器爆炸、特种设备伤害。
03
污水处理厂所涉及的机电设备,主要是水泵、搅拌器、推流器、机电机械、风机、发电机及一些维修工具,这些设备大致可以分为,旋转设备、特种设备、传动设备、机电设备等。这些设备一旦失控或缺失防护就会对人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旋转设备:该类设备的运动部件具有高速旋转运动的特征,常见的危害有擦伤、卷入、挤压,一旦被旋转设备伤害,多见肢体损伤,造成不可逆的身体伤害。比如,粗格栅、细格栅、水泵、搅拌器、推流器、风机、带式压滤机等。
特种设备:该类设备是国家质监局特种设备名录中的设备,具有超强的破坏、伤害的能力,一旦特种设备失控,将会造成大规模破坏,使人、物都受到损失。比如,灭菌高压锅等。
运行设备:该类设备会按照预先设备的轨迹进行往复运动,在设定的运动轨迹中不会改变,且具有突发性,一旦在其运动过程中与其碰触,会有撞击、跌落的风险。比如,吸泥机、刮泥机等。
机电系统:电力系统是现代工业最基础的能源,也是风险最高的危险源,一旦电能失控,将会有电击、电磁场的伤害,同时也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比如,配电间、发电机、设备操作柜等。
04
活性污泥:生物危害,可以通过皮肤、呼吸、眼睛等进入人体系统,可能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破坏,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剥夺人体健康。
硫酸镁:长期接触会引起呼吸道炎症,受热释放有毒气体。
氯化钙:粉尘会灼伤刺激口鼻喉,引起鼻出血和组织破坏,溶液会灼烧皮肤。
硼酸:会引起皮肤刺激、结膜炎、支气管炎、误服会引起急性中毒、受热分解释放有毒气体。
碳酸氢钠:固体及水溶液加热至50℃对人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眼瞎、呼吸道黏膜发炎。
硫酸亚铁铵:刺激眼睛、鼻腔、咽喉,长时间会使眼睛变成褐色,伤害肝肺。
氯化铵: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会引起肝肾损伤,一定量可引起中度中毒,受热会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氢氧化钾:有强腐蚀性,粉尘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重者引起粘膜糜烂、出血、休克,遇水会大量放热。
硫酸亚铁:对呼吸道有刺激性,会引起咳嗽、气短,重者可致死。
碘化汞:高毒,吸入、口服或皮肤吸收可致死,受热会分解有毒烟气。
硝酸钾: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肺水肿,重者致死,助燃。
重铬酸钾:急性中毒,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肝肾衰竭,致癌,助燃。
氢氧化钠: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可引起消化道灼烧、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三氯化铁:对呼吸道有强烈腐蚀作用,损伤黏膜组织,可引起化学性肺炎,受热会产生有毒腐蚀性烟气。
酒石酸锑钾:眼睛接触、吸入,会造成食欲不振、皮疹、恶心、头痛,严重可致腹痛、肺水肿、心律不齐或心跳停止,损伤肝脏和心肌。
浓硫酸:极高的腐蚀性,且具有强烈去水及氧化性质。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会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助燃,可致人体灼伤及皮肉碳化。
盐酸:接触蒸汽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结膜炎、口鼻烧灼、牙龈出血、气管炎等症状,具有强腐蚀性、强刺激性。
铝粉:长期吸入可 致铝尘肺,呼吸困难,咳嗽,溅入眼睛可发生局部灶性坏死,遇水遇潮会自燃。
无水乙醇:其为中枢神经抑制剂,首先会引起兴奋,随后抑郁。急性中毒,长期接触高浓度无水乙醇可引起鼻、眼、黏膜刺激症状,易燃。
3~5年水处理人:《不生气你就赢了》、《思想政治》、《论持久战》
5~10年水处理人:《心肺疾病的预防与防治》、《高血压降压宝典》、《精神心理疾病护理与康复》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