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一年花60万,民企变“央企”拿下350亿大项目!假央企这么香?

  • 发布时间: 2023-07-13

提到民企和国企,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不知道大家听过“民企混央”这个说法嘛,这是最新一批打假名单中的“假央企”名字。这两年假央企层出不穷,不仅顶着央企的名头招摇撞骗,甚至蒙混过关拿下百亿项目。不仅让人好奇,假央企这么香吗?

 

01

 

多家央企亲自下场打假,假央企为何层出不穷?

 

7月7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近日,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领导和干部职工身份,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诈骗活动。

 

7月4日,中信集团官网发布严正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冒用中信集团子公司名义设立公司,并列出18家“假中信”公司的名单。中信集团称,不法分子系通过伪造公章、签字提交虚假材料,采取欺诈手段隐瞒事实方式,将中信集团子公司北京中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信企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登记为其股东。

 

6月29日,国家电投发布《关于不法企业假冒国家电投集团所属子公司有关情况的严正声明》。声明称,近期国家电投发现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中电投城市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国电投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发中汇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鑫源智诚实业有限公司注册为集团下属公司的子公司。

 

6月28日,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日有人假冒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的名义,成立项目指挥部,谎称与有关公司合作管道项目,进行招标活动,实属违法违规行为,甚至构成犯罪。以上行为对公司正常经营造成了不利影响,影响了公司商誉。

 

4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第三批假冒“央企”295家名单,明确有关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去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发布了第二批假冒中央企业名单,涉及企业528家。

 

正所谓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造假想不到的。目前假冒国企的行为可谓多种多样,比较典型的包括使用虚假材料骗取工商登记、虚构国企持股关系、通过造假将国有企业注册为股东、擅自使用国企字号或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等等。更有甚者一年花60万,民企就能变央企,简直是开了眼了。

 

02

民企变央企的背后,是百亿项目的诱惑!

 

6月21日,中广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发布了4GW光伏离网制氢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但是,6月26日该招标因采购计划变更被终止。中广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6月12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为5000万,通过层层股权穿透,可以发现其最终隶属国家电投。同时,招标公告显示其350亿元资金已自筹完成,不禁让人感叹实力真强。

 

然而,6月29日国家电投发布公告,称其与集团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与集团无关。这次亲自央企打假,一方面让人感叹假央企的造假能力,同时也让人感叹假央企都能拿下350亿项目,难怪大家会选择走这条快车道。

 

近年来,“假央企”数量迅速扩张,并顶着央企的名头招摇撞骗。有部分民企不惜每年支出高昂的挂靠费用也要伪装成央企,有内部人员表示,现在能在某家央企挂靠企业,二挂三280万元,三挂四80万元,四挂五60万元。然而真央企是不会给挂靠公司任何授信,那民企之所以花这么高的代价变央企的背后,可能有以下三大原因:

 

首先,假冒央企身份,相当于直接获得了央企的背书,能够大大增加合作方的信任,从而在融资、投资合作、项目等多个领域获取便利和利益;

 

其次,我国对公司设立及变更登记采取形式审查的方式,这给假冒企业提供虚假材料进行虚假登记创造了条件;

 

最后,由于央企层级架构复杂,许多企业假冒央企的行为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很难被发现。

 

03

央企虽然很“香”,学会辨别真假是前提!

 

近年来,“假央企”的存在已经是“屡见不鲜”。多家央企也在官方渠道发布有关“打假”的声明,国务院国资委等有关部门也高度打击假冒央企。然而假央企却通过多种途径浑水摸鱼。伪造登记注册资料,挂靠成为央企子公司,企业名称含有央企字号等等。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分辨真假央企。

 

1)如果企业原本没有国资背景,然后突然进行股东变更,一下成为央企的多级子公司。并且会伴有“更改公司名称”、“注册资本大幅增加”、“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情况,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假央企。

 

2)如果企业前期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投资了大量公司,股东变更成央企关联公司后,大量公司均取得国资背景,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假央企。

 

3)如果企业对外投资很多家公司,但却很少有经营痕迹,比如“无行政许可”、“无商标专利”、“年报社保人数多年为0”等,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假央企。

 

当然以上只是辅助辨别真假的手段,可以通过查询国资委网站对其身份进行双重核实。

 

结语

对于环保企业来说,在和央企进行项目合作时,要擦亮眼睛注意甄别真假,小心被“假央企”上一课。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打压挂靠乱象,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政策,让假央企现象彻底消失。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网址: https://www.cmhbjt.com/news/270.html
找不到任何内容

污水处理设备源头供应商,全国服务电话:13335257655

免费定制环保设备系统解决方案

构建多维产品布局,打造全链条式污水处理设备

版权所有 © 2022 潍坊晨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2020713号

在线客服

真正源头工厂,质优价更低。

在线客服

您好,我这边是在线客服

X